zoukankan      html  css  js  c++  java
  • 对js的基础语法总结(持续更新)

    对js的基础语法总结

    一、const、let、var 区别

    变量提升在下方会有代码演示

    let var const
    变量提升/预解析
    重复定义
    作用域 块级作用域 函数作用域 块级作用域
    常量是否可变
    对象/数组是否可变
    需要初始化

    二、防抖与节流

    1、防抖

    例子:如同公交车,上来个人等2s保证安全在发车,如果等的期间还有人来,则重新等到安全

    实现:

    • 利用setTimeout作为定时器
    • 当在定时器未消失时,再次触发 则会将定时器【清除】+【重做】=》重新计时间
    • 由于setTimeout内部函数是做完后执行,因此要想立即执行 添加了callNow作为临时参数
    function debounce(func,wait){
    	let timeout;
    	return function(){
    		if(timeout) clearTimeout(timeout)	//若存在,则清空定时器
    		let callNow = !timeout;			
    		timeout = setTimeout(()=>{	//增加定时器
    			timeout=null;							//时间到了,清除定时器
    		},wait)
    		if(callNow) func.apply(this)
    	}
    }
    

    2、节流

    例子:如同拿工资,你一次把工资取完,只有在公司打钱的那一天,卡里才能拿得到钱。你急着要钱,不好意思么有,你时间到了不去拿钱,之后去拿还能拿。

    实现:

    • 一样利用setTimeout作为定时器
    • 当在定时器未消失时,不做操作
    • 当在定时器不存在时,生成定时器,时间到了去执行,也可像防抖那样利用临时变量去实现立即调用
    function throttle(func,wait){
    	let timeout;
      return function(){
        if(!timeout){
        	timeout = setTimeout(()=>{	//增加定时器
        		timeout=null;							//时间到了,清除定时器
          	func.apply(this)
          },wait)
        }	
    	}
    }
    

    三、变量提升+作用域

    1、来一个开胃菜

    //看一下下面输出什么
    var length = 100
    function f1(){
      console.log(this.length)
    }
    var obj = {
      x:10,
      f2: function (f1){
        f1();
        arguments[0]();
      }
    }
    obj.f2(f1,1)
    
    //考点:预解析+作用域+arguments
    

    懵了吧 我开始也是!!

    (1) 先介绍arguments ->是函数内置参数

    先!把下面代码放在浏览器运行一下

    function a(){
      console.log(arguments)
    }
    a(1,2,3,4,'s','d')
    
    • 即使你不接受形参 一样会将你的实参存在arguments中
    • arguments是一个对象 {"0": 1,"1": 2,"2": 3, "3": 4,"4": "s", "5": "d"}
    • 【注意】:arguments有作用域是它本身

    (2) 逐层分析调用者&作用域

    • 通过调用者确定作用域【注意arguments作用域是arguments本身】
    • 无调用者 =》作用域是window
    • 通过作用域确定this指向
    function f1(){
      console.log(this.length)
    }
    var obj = {
      x:10,
      f2: function (f1){
        f1();						//无调用者 =》作用域window
        arguments[0]();	//无调用者 =》作用域arguments
      }
    }
    obj.f2(f1,1)				//调用者obj =》作用域obj
    

    (3) 分析函数执行顺序

    • 主函数 obj.f2(f1,1) 这没跑了 就是调用obj的f2
    • 从而执行 //函数一 f1() //函数二 arguments[0]();
      • 此时这俩的作用域都是obj 因为通过上面的obj调用的
    • 首先是第一个f1()=》console.log(this.length) 此时无调用者因此作用域指向window,获取到的length也就是全局中的100
    • 第二个函数arguments[0]()=》f1() 此时无调用者,但是arguments有自己作用域因此作用域指向arguments,所以调用获取到的length是arguments的长度

    因此最后答案是100 ,2 可放在浏览器上试试哦

  • 相关阅读:
    npx 是什么?
    JavaScript 的内置对象和浏览器对象
    JS构造函数new的过程
    git 设置和取消代理
    npm配置镜像、设置代理
    SQL 注入攻击案例
    javascript:void(0);的含义以及使用场景
    让所有网页图片跳起舞来的代码
    针对Web的攻击技术
    网站常见的鉴权认证方式有哪几种?
  • 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cc123nice/p/13121427.html
Copyright © 2011-2022 走看看